中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,身体机能逐渐减退,消化吸收能力变弱,导致从食物中吸收的营养达不到日常所需标准,会适当吃些保健品来调理人体机能,提高免疫力。
(资料图)
保健品,全称为保健食品,根据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》给出的定义,保健品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,或以补充维生素、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,因此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,也不能充当药物使用。
但日常生活中,有些保健品打着可以治愈疾病和更为夸张的神效吸引大众;很多不法商家铤而走险,利用中老年人信息不对称、认知能力较弱的特点,虚假宣传,设置各种陷阱。那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各种保健品呢?
1
“网红”保健食品没有必要买
阿胶:补血、美容养颜、抗衰老
其实阿胶成分跟家常的猪皮冻没有太大差别,只不过是驴皮熬制。丰富的胶原蛋白进入人体后,很快就会分解,跟普通蛋白质无异。
黑枸杞:“软黄金”,富含花青素
其实黑枸杞含有的花青素只比红枸杞稍微高了一点。想要补充花青素,紫黑色的蔬菜水果就够了,如茄子、葡萄、桑葚等,并不一定需要购买价格贵的黑枸杞。
2
识别商家的虚假宣传
保健食品不是药品,不以治疗为目的,可以调节机体功能。目前,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主要有27类,超出这些功能之外的,都属于虚假宣传。
3
如何正确挑选保健品?
# 1 了解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
根据个人的饮食习惯购买保健品,如不爱喝奶的人,可以补充钙片和维生素D;长期素食的人,可以买些铁剂和蛋白粉。
人参、西洋参、鹿茸等药材,不清楚自己体质是否适合时,还是在中医指导下购买。
# 2 营养素含量不是越高越好
缺什么补什么,不要过量补。营养素不能代替膳食维护人体健康,过量补充反而产生伤害,按需摄入。
# 3 不值得购买的保健品
某些保健品的营养完全可以通过普通食物获得,如肉蛋奶中就含有蛋白质;蜂蜜的主要成分果糖和葡萄糖,这些在水果中都存在。
# 4 认准标志与文号
我国保健食品专用标志“蓝帽子”——
国产保健品的批准文号为“卫(国)食健字”,进口保健品是“卫(进)食健字”。此外,包装上还应该标注配料、功效成分、保健作用、适宜人群、食用方法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、卫生许可证号等基础信息。
说了这么多,其实就是一句话——
保健食品不是药品,需擦亮眼睛谨慎购买!
(图片均源于网络,侵删)
关于保健品知识,您还有什么建议?欢迎在“九九乐无忧”APP中与大家分享,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下载~
Copyright © 2015-2023 华夏游戏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37 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